皮肤病种类|常见的皮肤病治疗网
时间:2021-03-08 18:46:36
人气:
编辑:皮肤瘙痒治疗
皮痒症是一种神经功能紊乱型皮肤病,临床上主要为无原发损伤的皮肤,主要表现为瘙痒。因不停搔抓,常出现搔痕、血痂、色素沉着、苔藓样变等继发损伤。瘙痒的范围不确定,可限于一、两处或多处,也可出现全身皮肤痒。瘙痒程度也不稳定,经常是间歇性出现,也可以持续。老年和成人患者好发,性别差异不显著。该病一般属于中医“痒风”、“痒症”、“痒风”的范畴。
本论文为大家推荐几种外用配方,方便实用,欢迎收藏或转载!
一、复合狼毒。
狼毒、苦参、蛇床子、金银花、艾叶、芙蓉皮、滑石各30g,黄柏、连翘各20g。
方法以上方药煎汤坐浴、熏洗患处。
二、洗净四昧。
艾叶90g,雄黄6g,花椒6g,防风30g。
方法以上部药水煎外洗患处。
三、活血干湿剂。
当归、黄精、地肤子、透骨草各30g,蛇床子、苦参、白鲜皮、薄荷各20g,花椒15g,冰片10g。
方法以上方药煎汤,洗净患处。
四、清热祛风。
药方何首乌30g,艾叶38g,地骨皮、浮萍、白芷、石楠叶、黄芩、松节、独活、羌活、防风、荆芥、甘草、芒硝各10g,薄荷5g。
方法以上部药水煎取汁液,擦干痒处。
五、杀虫燥湿溶液。
处方甘草、川椒、白鲜皮、蛇床子、地肤子、大枫子、芒硝、苦参、硫黄、滑石、明矾各30g。
方法上药前7味煎3次,取汁液1000ml,余4味研为细末,加黄丹粉20g,置入煎汁中,搅拌均匀,趁热用毛巾抹净四周。
六、除毒杀虫液体。
一、川椒15~30g,细辛4~lOg,川槿皮、苦参各20~30g,射干、黄柏、连翘、白芍、苍术、白芍各15g,百部、蛇床子、地瓜、板蓝根、大青叶、蒲公英、苍耳子、艾叶、白矾、菊花、马齿苋各309g,金银花50g,儿茶碱、白芷各72g,白芷10g,紫草、大黄各20g,石菖蒲9g,蚤休15~20g。
方法以上部药水煎、熏洗患处。如果有炎性渗液痂,可湿敷;有皮损,可轻涂;会阴部可用热汤蒸汽熏,待温后坐浴。
七、洗去止痒剂。
处方苍耳草、艾叶各50g,蜂巢、白鲜皮、苦参、地肤子、川槿皮、川椒、白矾各20g。
方法每日一剂,加水煎汤,滤去残渣,收汁,趁温热洗净,一天1~2次,每次15~20分钟,7天1次,每次1次。
八、清湿祛风药。
处方蒲公英、黄芩各12g,地丁18g,稀草药、荆芥、麻黄、地骨皮、铜绿各9g,白芷、防风各6g。
方法以上部药水煎取汁液,用纱布沾洗患处,每天1~2次,20~30分钟即可。
九、皮肤康喷剂。
处方野菊花,荆芥,地榆,甘草,藿香,茵陈,冰片,薄荷脑各适量。
方法配制时,前6味药先煎3次,浓缩,用95%乙醇沉淀,过滤后,加入冰片、薄荷脑,最后加入50%乙醇调制成中药液。每个40ml的瓶装备用。服药时外用药液喷洒患处,每天2~3次。
十、三味通络酊
(1)处方红花,冰片,樟脑各10g。
方法用药水浸入患处上方500ml药液,l周后每日擦拭患处3-4次。
十一、清燥止痒膏
硫黄40g,黄连、苦参各15g,轻粉、雄黄、大枫仁各25g,冰片5g,凡士林250g。
方法上药前5味研细末,大枫子仁蒸熟捣成泥,凡士林加热熔化,共同搅拌均匀。涂抹在患处,用手揉5~10分钟,每天1次。
十二、复方硫黄膏
处方升华硫10g,樟脑3g,甲硝唑0.2g,扑尔敏0.024g。
方法以上方药共研细末,加入油包水型板材基质霜40g,调匀,密封备用。服药期间,每天早晚各1次,外用药物外敷,每次4天。
十三、脐膏止痒敷。
处方红花,桃仁,杏仁,生栀子各等量,加冰片适量。
方法:以上方药共为细末,以凡士林或蜂蜜调制成糊状,敷脐固定,约3cm×3cm×lcm,每天1次。
十四、活血敷脐膏。
处方红花、紫草、栀子、大黄各20g,冰片5g。
方法将红花、紫草、栀子、大黄等材料烘干后,加入冰片,以凡士林调和成糊状,摊成3cm×3cm×lcm大小的饼块,贴于脐上,再以敷料包覆固定,每天换药一次,直至痊愈。